我國無縫鋼管的發展史及現今技術裝備
在新中國成立時,我國不能生產無縫鋼管。1953年10月27日,鞍鋼無縫鋼管廠成功軋出我國第一根無縫鋼管以來,從此結束我國不能生產無縫鋼管的歷史。以后產量逐年增長,2004年,全國無縫鋼管產量達到908萬噸,其中不銹無縫鋼管為20萬噸,成為世界無縫鋼管生產大國。自2003年開始,我國已由凈進口國變為凈出口國。2003年,無縫鋼管進口量為47萬噸,出口量為56萬噸;2004年,進口量為69萬噸,出口量為75萬噸,取得了長足進展。
現在我國無縫鋼管技術裝備種類、規格齊全。具體來看,熱軋無縫鋼管裝備:自1953年建成投產Ф140mm自動軋管機組以來,陸續開發、研制、設計、制造、建成投產一大批小型穿孔機和自動、三輥、連軋、圓盤等軋管機組,并先后引進一批頂管、大型自動、擴管、三輥軋管機組,后期又引起一批先進的三輥、精密和連軋機組,現在的熱軋成品無縫鋼管機組約9大類38套,即連軋管、自動軋管、周期軋管、熱擴管、精密軋管、圓盤軋管、三輥軋管、頂管、擠壓管和行星軋管機組,產品外徑Ф21.3mm-Ф1100mm,設計能力504-514萬噸。應該說,目前我國是世界熱軋管機組的種類和規格最齊,是世界熱軋無縫鋼管最新、最先進機組的總匯,是世界最新裝備、機組的實驗地。
我國冷撥、冷軋無縫鋼管設備發展狀況:20世紀30年代后期,在上海建有螺絲式拉撥管機;40年代開始建有鏈式拉撥管機;50年代開始建有兩輥和三輥冷軋機;60年代開始建有旋壓管機;70年代開始建有液壓冷撥管機;80年代開始引進先進的快速、高速以及大直徑冷軋管機。據不完全統計,我國現有各種冷軋機管近千臺,其中國產兩輥機組300多臺,多輥機組600多臺,引進機組43臺。
目前國內現有的無縫鋼管生產裝備水平參差不齊,既有落后的,也有最先進的。早期建設的熱軋無縫毛、荒管生產設備較為簡陋,技術落后,消耗高,污染嚴重,現已基本停產,但仍有部分處在半停半開狀態。有的設備經過調整和改造,專門用于生產單一的品種,如一般用途的軸承管、低中壓鍋爐管、結構管、流體輸送管等,其裝備按照滿足其定位品種和規格的質量和要求,進行調整和改造,達到降低投資、降低消耗和降低成本的先進工藝流程。
熱軋管機組中有代表性的典型現代化裝備主要有連軋機組,精密軋管機組,Ф400mm自動軋管機組,三輥軋管機組,頂管機組等,這些機組的裝備水平,有的相當先進,達到國際水平。如國產的108三輥軋管機組,是1968年開始設計的國家實驗機組,通過1979年實驗和試軋,1980年通過部級鑒定,1984年經原冶金部批準,進行移地配套改造,1987年建成投產,2002年完成更新改造,裝備水平達到當今三輥軋管機組的最高水平。整個機組可完全由計算機自動操作,亦可人工單獨操作。再有,國產102頂管機組,1988年建成投產,該機組裝備電氣傳動控制,儀器、儀表測量和調節,連鎖操作控制系統,是20世紀80年代頂管機組的較高水平。
在無縫鋼管技術裝備及生產發展前景方面,目前國還不是世界的無縫鋼管生產強國,現在國產的優質、低耗、高附加值無縫鋼管的品種還很少,不能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。如高強度、特殊密封扣、耐低溫、耐腐蝕、抗壓潰等特殊油井管的缺口較大,致使油井管現在每年還需進口30萬噸。此外,無縫鋼管的品種、質量、消耗等方面,還難以超過設計水平。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,還存在一定的差距,尤其是在質量、使用壽命、價格比等方面,還很難具備競爭力。在機組裝備上,也需進一步提升,比如冷軋管的設備,距離世界先進水平尚有相當的差距。在國外已采用高速、超長行程軋制和雙回轉雙送進,軋制過程不停機連續上料和連續軋制以及采用電腦控制,實現自動化操作。
我國現有的無縫鋼管生產布局不均衡,且較為分散,集中度差。從全國六大地區來看,西北地區的無縫鋼管產量極低,僅年產6萬噸;迄今為止,寧夏、甘肅、新疆、海南、香港、澳門和臺灣省、自治區、特區沒有無縫鋼管廠。在全國26個有生產廠的省、市中,其產量的差異也很大,年產20萬噸以上的有10個省、市;年產50萬噸以上的只有天津、上海、內蒙、江蘇、山東、四川6個省、市;在這6個省市中,產量最大的為江蘇,2003年的產量為95萬噸;產量最大的企業為天津鋼管公司,2003年的產量達到80.1萬噸;年產50萬噸以上的企業也只有天管、寶鋼、包鋼、成都等4家,可見其分散程度。